查看: 1072|回复: 9

孔子为何总批评子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弟子中,各有特性。子路豪爽仗义,勇敢果断,敢于承担,雷厉风行,只要答应的事情就在尽短时间内完成。而且为人长得也高大雄壮,会武功,一般来说,三两个年轻人也打不过他一个人。孔子对他非常喜欢,但却总是批评他,这是为什么呢?
{:520_846:} {:520_85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中子路出现的时候很多,只要有子路在场,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一定是他,可见其心直口快。因为心直口快,难免有是考虑不周。再就是子路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不能理解,因此孔子经常批评他。我在开始阅读论语时,经常感觉孔子对子路不够好,总是委婉批评他。但注释完全部论语,逐渐走进孔子以及弟子的心灵世界后,才突然悟出孔子的深意,那是对子路的最大关怀与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述而》篇中第十一章;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如果用我,就努力工作,如果不用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点吧!” 子路问孔子说:“如果老师统率三军,那么愿意和谁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去打老虎,光脚就要过大河,死了也甘心情愿,我不赞成这样的鲁莽行为。如果一定要行军打仗,我赞成遇到事情时一定要谨慎恐惧,周密考虑而能够干成事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徒手打虎叫暴虎,徒步涉河叫冯河。冯通“凭”。
     本章很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对话的情景。当时孔子身边究竟几个弟子不清楚,最起码有颜回和子路两个人。不知是出于什么背景,孔子抒发自己的感慨,同时赞美颜回。子路听老师赞美颜回,便向孔子提出如果有军事行动他愿意带领谁的问题,子路向来以好战勇武自诩,想用军事得到老师的赞美,其直率的性格如在目前。结果依然遭到孔子的委婉批评,这更能看出孔子对于弟子的爱护和随时随地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的良苦用心。孔子提醒子路要审时度势,不要鲁莽,要会运用智谋。后来子路之死,便真的如孔子说的一样,他如果稍加注意,完全可以避免那样战死。甚至不用注意,稍微灵活一点也不会那样无谓战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先进》篇: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者,不得其死然。”
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时,恭敬而温顺;子路站在孔子身旁时,刚强亢直;冉有、子贡站在孔子身旁时,言辞雄辩,滔滔不绝。孔子很高兴。但又说道:“像子路这样的话,恐怕不会寿终正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看到四个学生在自己身边各自显示出本色的性格,都在茁壮成长,当然非常快乐。但对于子路的过于刚正又表现出担忧,因此孔子总是批评子路的直率粗疏,要求他要运用智谋。后来子路果然死于非命,孔子对于学生非常理解而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路之死前面有专门文章,诸君可以参阅。子路就是缺乏权变的能力,其实这是很关键的,所谓权变便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现实出现的一些情况采取灵活的对策。孔子对于弟子是非常了解的,当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后,孔子马上想到正在卫国做官的两个学生,他们都处在现场,但孔子马上判断道:高柴一定能够活着回来,子路一定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如此。其实我们如果知道当时混乱局面的话,可以知道高柴处在乱局中,很危险,但他跑出来了。而子路并不在城里,是他硬闯进去的。结果战死。
      孔子听说子路被剁碎了,立即将一种古代称为“醢”的肉酱倒掉了,从此再不吃肉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孔子对子路是非常信任和爱护的,他当年代理宰相时曾经“堕三都”,这样复杂艰难的工作孔子便交给子路直接负责办理,工作业绩很显著。当季康子或其他统治者到孔子这里来咨询人才的时候,孔子也都推荐子路。孔子曾经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自从我得到子路这名学生,污秽的语言便再页没有听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批评子路,是培养他遇事要会动脑子,要会权变,要会灵活机智,故是最大的爱护。但“山河易改,禀性难移”,真是如此,子路最终还是死在他过于固执执着上,他的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音画网

GMT+8, 2025-7-7 21:41 , Processed in 0.0319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