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9|回复: 1

杨庆中老师讲《周易》易经篇01(我的听课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1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说我们平时一谈到《周易》就感到很深奥,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总认为《周易》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不但不遥远而且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这样讲呢?他给我们举了几个成语来加以说明。例如:居安思危、穷变通久、自强不息、韬光养晦、否极泰来、革故鼎新、求同存异、殊途同归、洗心革面、义结金兰等等。特别提到泰卦是由下面的乾卦和上面的坤卦组合而成,尤其提到下面的乾卦是三个阳爻,而且我们平时谈到的三阳开泰,也指的是这三个阳爻说的。还进一步说泰卦覆而成否卦,也就是泰卦可以变成否卦,反过来否卦覆而成泰卦,也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还有义结金兰是同人卦,是由下面的离卦和上面的乾卦组合而成,古代对此卦有这样的解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说两个人的感情不错,而义结金兰就是从这里来的。还谈到北京故宫内的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等的名字也是来自于《周易》。乾卦的《彖传》讲:“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合理,而更预示着一种文化和人类的高度和谐的成份在内。还有我们平时说皇帝为九五之尊,其实它来自于乾卦的九五爻。九五爻的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最高最好的卦位了。因此说:法于阴阳,合于数术,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用,只是盲目的,没有意识罢了。现在我们学了《周易》就可以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来学习和使用它了。
     一、如何定位《周易》?就是说应该把《周易》确定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古语云:易大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易者又援以入易,易说至繁。就是说《周易》包括天文、地理等等如此之多的方面,这无形中可以确定《周易》在哲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学独特的,它是哲学的基础,也是经学的范畴,是核心之核心的东西。它可以诠释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现象,是华人世界之永恒的经典。是源头活水。可能我们开始学的时候是枯燥无味的,但在学之前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初次接触到一些符号系统,范畴体系,知识系统,感到很奥妙,这就象我们去山顶看日出,日出的景象是美轮美奂的,但是到达山顶的路呢,却不一定处处引人入胜,也不一定到处都有胜境。但这与爬山又有本质的区别,有时让你不可思议,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孤独之后,会有一种享受舒服、美感,觉得其奥妙无穷,只要有耐心、信心,会使你感到的不是难涩而是字字珠玑,句句妙谛的进境。
    二、学习《周易》的目的?
    对《周易》抱着学习和收获的目的,可以有三个层面是能满足自己需要的。
     1、丰富知识,提升内涵。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
     3、帮助我们安身立命,乐天知命。
     我们经常会问一些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社会节奏又如此快,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要求自己学了《周易》只是少犯错误,没有什么大过。孔子说:犯了错误改了就不叫错误,如果过而不改才叫错误。这就是《周易》的启发意义和能从中体会到它的进境的目的。
    杨庆中老师的讲座分三个专题:
         1、《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
         2、《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
         3、《易学》成书于汉代。
      主要从对基本知识的介绍入手,对古人智慧的一种体贴、体认。它不是纯粹知识性的东西,是古圣人的智慧结晶,他们为我们立经学博之后,让我们从中感触到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让我们能终生受益。围绕这样的目的来展开探讨。
                      讲座的第一大内容
                        《易经》
     先讲第一个专题,《周易》概述,简单的介绍:
      第一点,对《周易》这个名词做一个解释,周,是周代的周;易,是变易的易。比较主流的有几种说法,一种说周是周普的意思,就是普遍的意思,就是这个“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以它能遍及宇宙万物,就跟阳光普照一样。还有一种说法,周就是圆周,因为《周易》一卦六爻周而复始。还有一种说法,周就是周代、周朝。易也有多种解释,如《说文解字》上有三种,从易史上来看,有两种比较主流,一种认为易就是变易,讲变化,生生为之易。第二种认为,就是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汉语大字典》有两条材料,对易的内涵有帮助:1、易是古代卜筮书;2、古代占卜官名,也叫易。综上所述可以给《周易》书名下这样的结论:《周易》是周代的筮占之书。
     第二点,《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对《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也众说纷纭。有周初说,有殷周之际说,春秋说,战国说等等。传统说法就是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文王拘you 里而演《周易》。一般公认为《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和西周初年。可以提供这样几方面的证据:   
     第一方面的证据,从卦爻辞中所记载的故事来看,所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没有晚于成王以后的。人物有王亥,这个王亥是殷高祖殷商时期的,是殷统治者的高祖。还有高宗,他是商王武丁,也是殷商时期的人物。还有帝乙,帝乙是纣王的父亲。箕子是殷朝末期的人,他原来是纣王的大臣。还有康叔,是西周初年的人。根据以上事实所以可以说《周易》是成书于殷周初年。
     第二方面证据,从卦爻辞的语言特征来看,因为语言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习惯,有它独特的用语。廖名春先生的旁证有甲骨卜辞、《尚书》、《夏书》,都是反映西周初年的;还有宗教思想,对上帝、天的信仰,这与周公的思想如出一辙。而《周易》的宗教思想有以下四个特点:
       1、天帝信仰特别明确。如《大有》卦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人鬼信仰很受重视。如祖先神,王假有庙,祭祀等。
       3、祭祀形式多种多样。
       4、“德”性价值正在凸显。如以德配天等。
      这就说明《周易》这部书既有鬼谋又有人谋,提示我们人的能动性以及有上帝、鬼神在内的神密性。用此来预测吉凶,所以有丰富的人道教训和生存智慧。这里有生命的体验,有古之遗言、遗训。这样的经典因此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其中的天人关系,天人合一都是升华的主题。所以,《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作者与周公有关,古云:伏羲画卦,文王重卦 ,周公系辞,孔子作传,对此结论只能存疑。
     《周易》一书的结构:
     1、卦象和爻象。
     2、卦辞和爻辞。
     3、卦名。
     4、爻名。
     5、爻序。
    我们对经文不能断章取义,要从知识层面去把握。
发表于 2008-11-2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还是好深奥: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音画网

GMT+8, 2025-7-8 01:52 , Processed in 0.04522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