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3|回复: 7

[原创] 《秦始皇的背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为何,对那古人的历史总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或许自己看腻了如今社会的光怪陆离,听厌了酒肉笙歌的喧闹吧。越来越不习惯置身于喧哗的都市,只望有朝一日忽然间所有的吵杂,都随着远古的羌笛吹回那遥远的年代。 ­

    我并不是隐者,亦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朝道人。只是自己的心总是忘不了梦中那远古的号角和雄风戈剑后面的高大身影。虽然孤独的王者留给后人的是千百年永远难以读懂的史书,自己喜欢站在那写满边城传说的长城脚下,仰望那被岁月摧残了二千多年的春秋故事。拼命想在一堆被大漠风沙侵蚀的破砖碎瓦中,寻得记载他的片言只字,虽然没有收获,却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千年前呼吸的气息。当我披着一身夕阳在边城夜幕里,恰恰就在我回首的刹那间,我聆听到远古洪荒传来的一阵千军马蹄声,依稀看见远远的夕阳边叱咤了泱泱九州耸立的身魁,他的马蹄声踏碎了二千多年后的时空、历史和传说。晚上,我默默遥望着远山黝黑的影子,一壶酒、一盏灯,冷冷看那个予以千百代人横眉相对后的高大身影! ­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名人雅客,对于他---一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皇,我从不敢用那种正视的眼光细细端看,恐怕被他嘴角冷冷的笑,洞彻我骨子里渺小的笔迹。我只能远远的追随着大众的脚步走过他早已经走遍的万水千山,偷偷用眼角的余光小心奕奕瞄上两眼他的已经远去背影,然后惶恐地埋头写我那不值一提的小文字。 ­

    当我站在他留给中华民族几千年依然为之着迷骄傲的长城脚下,我仿佛闻到他站在巍巍泰山绝顶上傲视天下的气息,信手一挥,便把他一生的史绩深深嵌在泱泱神州大地上,直至几千年的中化文明都为之叹服、仰视。 ­

    对于中国短短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他是个强者,仅仅用了8年时间,他就先后把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灭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又把土地进行了改革,统一了文字,修建了至今让后人仰叹神往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这等统一华夏大地的功绩从三皇五帝开始有谁可与他相比?他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他又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焚书坑儒,历史上许多人一直把他当作暴君来看待。 ­

    无可否认,他是一个极度强权的帝皇,如果我们站在他的侧面静静的看,却在他那令人生畏的背影中读到了他孤独的一面。在他的人生前部史中,他是一个受人宰割欺凌的“质子” ,在他的那个时代,他只是战国诸侯相互利用交换的一个棋子。据史料记载:秦皇赵政其父秦庄襄王子楚乃秦国昭襄王最不受宠的儿子之一,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子楚乃秦国昭襄王最不受宠的儿子之一,在那个年代,子楚只是秦国和战国各国好像利用交换的一个人质,在赵国,赵政过着隐居的生活,他随时都有被人告发的危险,因此遇事只能忍让迁就,受人欺凌。后来子楚好不容易当了国王,按理来说嬴政就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可惜的是,他生在帝皇家,自古帝皇多争夺,何况对于一个名不顺,言不正的嬴政呢?一直到他登上王位后,他不仅要面临同是手足的弟弟成蛟对他的皇位的虎视眈眈,还要时刻防止其母亲情夫嫪毒的篡位阴谋,更要忍受相国吕不韦对他权力的控制。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个真正的亲情和朋友,一直以来,他都是在惶恐中渡过的,虽然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不知道如果换成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有谁能够承受起如此的惶恐和压力,换作别人或许早已经把皇位供手相让了,又或者做个“灯红酒绿须尽欢,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傀儡皇帝了。但是,秦始皇毕竟是秦始皇,他不仅没有借酒偷生,反而在宫廷斗争中默默积蓄力量,几年后干净利落把无情的弟弟和母亲及其情夫一一扫除干净,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谁能想得到这位傲视天下的帝皇在年幼时竟是如此的悲苦?谁又能想得到他竟然会在无情的野蛮时代生存下来,而且还让几千年的后人高高仰望着他?他胜利了,放眼天下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常常巡游属于他自己的国土。他是在斗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他一生都放不下手中的剑。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他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在他的自小到大的经历中,刀枪、斗争、残酷无情的斗争一直伴随着他的每一个日夜,斗争和君王的身份迫使他放弃了“人之初性本善”。 ­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丞相李斯加以反驳。他指出,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为了强化统治和避免以前朝代分封而造成“政令不通”的历史教训,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可是长久固守的思想让改革难于执行,许多学者坚持以前:“不遵从以前的制度和风俗,是不会长久的。”这种说法,而秦始皇和李斯则认为“法规制度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古代的制度是不能适用于今天的”,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秦始皇不得不“焚书”;后人一直把中国文化书籍的损失归罪于秦始皇的这一行动,却谁知道二千多年后的那些所谓的“红卫兵”砸四旧、“焚书”的劲头并不亚于秦始皇,并且大有过之而无不及。“坑儒”的劲头也不输于秦始皇,有多少学者文人在“文革年代”如秦始皇般“坑儒”坑掉了呢?没有人统计过,也没有人敢正面去统计,直至几十年过后依然给国人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痛。这个伤痛谁敢去写?中国的文人一直是不安本份的,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开始对儒生文人一直给予很好的待遇,而文人骨子里却一直喜欢自我清高,不免性格高傲、逆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风凉话,却让这位自小受尽苦难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皇帝难于忍受。于是才有了“焚书坑儒”。 ­

    虽然秦始皇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是世间的人却只看到了他的过失却没有看到他的功绩,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中国人一直喜欢神话,也喜欢神话或者丑化某一个人,本来只是一粒小小的沙砾,经过口舌加工厂加工后,或许就成了珍珠。同样,口舌加工厂也能够把珍珠加工成沙砾。秦始皇在许多所谓的“历史学家”的众口诛评下成了一个暴君,不错,“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罪错,而我对离他二千多年后的“文革时代”所造成的罪错却同样不敢苟于认同,“文革时代”所造成的“焚书坑儒”罪错又有谁来承担呢?又有哪位“历史学家”敢去诛评?秦始皇“焚书坑儒”还会择而去之,农业、医学、水利、科技等有利于劳动、社会方面的书却没有一火焚掉,“坑儒”也只是把政见不同的儒生坑之。二千年后的“文革时代”却不管这些,不论是否中华文明好不容易流传下了的精髓书籍还是所谓的小资文化一概被那些革命人士一把火烧了;不仅“坑儒”的手段比秦皇花样百出,还把“儒生”的三姑六婆一概坑了,真是革命的样子学得青出于蓝胜于蓝了。许多所谓的“历史学家”把文革的“焚书坑儒”归罪于“红卫兵”,我却始终弄不明白有谁在后面支撑着“红卫兵”呢?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敢正面揭开文革年代的真正面纱,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荒唐社会? ­

    我记得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有刘汉的胜利才有秦皇的残暴;有贞观之治才能够掩盖唐宗残杀同胞的狠毒;同样,有当权者的胜利,前朝注定就一定是“腐败、黑暗,该被灭亡的”。这已经是历史的游戏规则了,可惜,直到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还不能够改写这个极其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所以每当读到那些厚重的历史书卷,仿佛有一扇幽深的门在眼前打开。那里错综庞杂,曲径通幽。既有巍峨的正殿,透着一种逼迫人心的庄严和神秘。又有亭台楼阁,传递着一种亲切和淡远。那么浩瀚的历史,穷其一生,不停地行走,也永远都不可能掠过所有的地方,即使走马观花,也会让我们时时陷入迷途。所以,只要有人说到历史事件,我总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也许,在历史里,永远只有“当时明月在”。后面的人,从别人的历史里,其实读到到的,只是自己的呼应。所有的文人也还依然作鸵鸟埋头之状,躲进小楼成一统,没有人敢走出狭小的房间放眼远方呐喊一声,可怜的中国文人,亏了手中的这支笔却还沾沾自喜。 ­

    我不敢评说他的过失和功绩,因为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是我想即使是历史学家,也不能够评说他的过失和功绩。因为我想在几千年后的人们,没有一个能够真正体会到,秦始皇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可惜的是在这世界上却偏偏有那么多无聊的所谓“历史学家”,总是只看到了他的过失,却没有看到他的功绩,并还要一味用残酷的字眼鞭挞他死去的灵魂。当我在午夜中醒来,静静品着清茶时,忽然发现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总是喜欢研究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历史。却没有一个能够低头认真看看我们刚刚过去的年代,也没有人敢去评说我们这几十年上至所谓的党国官员、下至男盗女娼的荒唐年代,更不用说敢去大声疾呼以身正影了。 ­

    好一个所谓的“历史学家”!好一个百花齐放的民主年代!!好一个太平盛世的年代!!! ­

    写完这篇文字时,已经是冷夜寒月茶无味了,我站在窗前,静静看这无诗的午夜,一杯酒、一首歌、一室灯火便是我最好的满足,我写不出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我渺小的如水心灵,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心灵能够如今夜的星月一样清朗无暇,夜很深,我却依然没有睡意。没有人听我的无聊罗嗦,也没有人和我煮酒品醉。或许,我应该去梦中寻找那传说中的“桃花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94 收起 理由
一隅静墨 + 31 中国音画因你而更精彩!
荷叶田田 + 32 分享精彩
蝶儿 + 31 中国音画因你而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相关帖子

发表于 2012-9-1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古典的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身处古代,是否也如陶潜一样的把酒东篱边?我愿,我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欣赏你的精美佳作!{: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江南白衣的美文,拜读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慢品细读。问好白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感谢咋那么多(⊙o⊙)?{: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隅静墨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音画网

GMT+8, 2025-7-12 23:45 , Processed in 0.03352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